为什么近年来好莱坞大片在中国越来越不卖座了

2021-06-13 xxvv


电视剧工业给予创造者更多的自由,而这种情况在好莱坞是几乎不存在的。当电影沦为儿童玩具,电视剧所提供的阅读快感将使它成为最后的成人读物。 拿糕点做类比,好的糕点一定是面粉好,这也就是电影的艺术或思想价值

首先是真的江郎才尽了。

这是我从百度百科的“美剧”词条找到的法国《电影手册》的评价:

在工业化的电影制造领域,美国电视剧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好莱坞的大多数电影。有人断言美国电视剧正处于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电视剧工业给予创造者更多的自由,而这种情况在好莱坞是几乎不存在的。当电影沦为儿童玩具,电视剧所提供的阅读快感将使它成为最后的成人读物。

拿糕点做类比,好的糕点一定是面粉好,这也就是电影的艺术或思想价值,特效相当于奶油,能够吸引人,文艺片把葡萄干这些好料都放在糕点里面了,所以无法第一眼吸引人。

以我微信以外设为一切头像的《终结者2》为例,我小时候看就是看精彩的打斗场景还有主演施瓦辛格秀肌肉,但成年了才知道,导演卡梅隆借助电影表达的是人类是否如同电影表达的那样,最终被自己所创造的人工智能所终结。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日千里,这部电影就达到了出圈的效果,很多人都以此片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而即使没有特效,只要内容做足了(面粉足够好),也照样能吸引人,像励志片的经典《肖申克的救赎》(本人最爱)和《当幸福来敲门》,很多人会在人生低谷时会看,其中的经典台词也广为流传。顺便提一下,同样作为励志片经典的《阿甘正传》运用了特效,主要是汤姆·汉克斯所演的主角阿甘在诸多历史场景中的出现,还有越战场景,但这都不是此片引起关注的原因。

而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就是纯粹的奶油。我最早发现这个情况是很多年前在中央六套看到《变形金刚2》,我当时都看睡着了。我就纳闷我怎么会这样啊,我很爱看这种电影啊,而且我小时候还是变形金刚的粉丝,无论是玩具还是动画片。后来看了很多影评才知道,这个系列只有打斗场景,几乎没有故事。后来看4的介绍,有一个场景,在重庆的武隆天坑中打斗,紧接着镜头就转到香港市中心了,这也太扯了吧。

而且很多当下的好莱坞大片都脱离了初衷。像《敢死队》,第一集片头说了,这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合作,结果后来不断拍续集;《速度与激情》,在保罗·沃克去世之前,无论是这个系列还是这名演员我都不知道,作为系列的核心,原本说其去世之后就不再出续集了,问题是还在出;以前的超级英雄电影《超人》《蜘蛛侠》等都是单个出来战斗,现在都是《XX大战XX》这种合伙战斗或《复仇者联盟》这样合伙出来战斗的,我当然知道是漫画改编的,但画出来就一定要改编吗;还有些游戏改编的电影,我至今没见过一个评价好的,可能是两种形式不兼容。

其次,过去几年的好莱坞大片圈钱的吃相太难看,从而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好莱坞的最高奖项是商业与文艺并重。过去的奥斯卡影片在获奖之前咱们都至少听说过,现在都是获奖以后才听说并且在中国上映。如今的好莱坞是什么套路呢,本土主要上映文艺片,大片都放到发展中国家放去,很多这种大片在发展中国家甚至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票房都超过本土,就靠海外票房甚至有时只依靠中国票房就挽回损失了。

但人终有一天会觉醒的。那几年流行一种“中国特供片”。有的是2D转为3D,这样可以卖得贵,不过不是所有电影都适合3D,3D是用来展现巨大的场景的,并不适用于有大量打斗镜头的动作片,2016年暑期档之后就发生了对于3D《谍影重重5》的抵制。再看其他电影,尤其是《变形金刚》系列,大量插入中国的演员、场景和植入广告,在中国之外放映的时候就大量甚至全部删减,还有些电影完全都是可有可无的酱油场景。

翻其他回答,近些年国产电影是取得很大进步,可翻来覆去就那几部说明还有很大的进化空间,还看过很多人说的,从《流浪地球》到《上海堡垒》,不到一年中国的科幻电影就终结了,不过是否是这样还有待观察,起码大刘还有好多IP有待开发。要是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日趋萎缩同时还要保持鲶鱼效应,我推荐多引进些欧洲的文艺片,亚洲电影中,印度电影比较火,日韩总是有敏感因素,伊朗可以考虑,前些年的巴西电影也不错,哪怕老片重映都可以,前几年意大利电影《海上1900》《美丽人生》等在国内的修复重映都引起了一定波澜,但轰动还差远了。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