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题主真是太可爱了,简直萌哭。。。
看了很多回答,都没有说到关键,有的人提出的劝离婚、对等惩罚融符文等方案可能出自好意,但都不是啥好主意,无法根本上解决题主问题,反而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
其实题主的小企鹅,其他人的小毛绒玩具,小毛毯,等等这些让当事人依恋的物品,在心理学上叫做【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是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儿童的第一个“非我”所有物,每个婴儿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出这第一所有物。一般的过渡客体可以是一块柔软的毛毯、一块旧的衣服、一个玩具、一块尿布或熟悉的声音等,这能让儿童保留母亲气味或有着同母亲的慰藉相联系的特征;过渡客体也不必一定是真实的客体,它可以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曲调,或者一种特殊的习惯,这些对于婴儿上床睡觉十分重要,婴儿会使用这些方式来对抗和母体分离的焦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说人话大概是这样的:
婴儿在出生后六个月的时间无法分辨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区别,自己一哭就会得到奶和拥抱,自己发出信号就会得到母亲的回应,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婴儿就认为世界由我支配,世界按照我的愿望发展。
这种状态叫做【全能自恋】。
如果得到监护人妥善照顾,全能自恋阶段安然度过,孩子在母亲安全的陪伴下接触世界,接触他人,慢慢会意识到自我、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区别,能建立正确的认知。
如果该阶段没有得到监护人的正确照顾,全能自恋没有得到满足,婴儿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开始在外界寻找母亲的替代物,也就是小企鹅、布娃娃、毛毯之类的过渡性客体,拥抱这些物品会产生控制感,产生全能自恋的感觉。
小企鹅是维持全能自恋幻觉的关键道具,这也就是小企鹅为什么对题主那么重要的根本原因。
有的监护人奉行延迟满足邪教,也就是当婴儿哭泣的时候,不立刻满足他,而是让他知道哭得不到想要的,只有乖才能得到想要的。孩子最终确实不哭不闹了,但本质成因是内心的绝望。这样的孩子和母亲在心理上无法健康的分离,逐渐形成和母亲心理上的共生关系,也就是所谓妈宝的根本成因,母亲通过对孩子的控制,吞噬了孩子还未形成的自由意志。
题主这样的情况我个人虽然会觉得萌萌哒,确实非常可爱,但是不得不说这样是不健康的,如果不能让内心成长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产生认知偏差。
妈宝的后果是没有独立的自我意志,服从于原生家庭的家长。
题主这样的后果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世界都要服从于自我意志。
成年人的全能自恋因为认知偏差越来越严重,杀伤力很强,会认为其他人只是棋子,只是工具人,或者物品,无法真正做到尊重其他人,无法深入沟通情感。。。
或者说,没有灵魂。
不要认为“觉得玩偶小企鹅是有生命的”这种对客观世界认知偏差的观念是小事,持有这种认知观念的人对人生中重大精神打击的耐受力弱,很容易退回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和自己交流,也就是精神分裂的开始。。。
怎么办?
如果题主的老公能一辈子包容和喜爱这样的你,也是一件美事,会觉得无比幸福。这样的话确实没有必要改变。
但是当你有了孩子,你想如何教育这个新生命?继续让ta继承这样的全能自恋世界观吗?ta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如何跟其他社会个体相处呢?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如果继续是全能自恋的幼稚心理状态,那么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是幼稚的诉诸情绪,比如哭,诉诸暴力比如打他几下,诉诸对等惩罚、冷暴力等等。用这样幼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偏差的认知在这复杂的世间生活,就好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无法根本上拯救自己,甚至将自己置于危险当中。
(ps,其实知乎上一大堆人都是这样的全能自恋的巨婴,寄希望于全能的老公或者老婆、政府或者社会搞定其他一切事,自己可以永远做个宝宝。)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还是需要让心灵成长起来,多学习相关知识,实现自我超越,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摆脱全能自恋的状态。
当你摆脱了全能自恋状态,解除了对过渡性客体的依恋,对小企鹅不会产生他是真的小宝宝的想法,这时候你对小企鹅玩偶的正常喜爱才是萌萌的生活情趣。